忍者ブログ

woshigj

Dummy

在LV鐘錶獎首屆大獎获奖的Régulateur à Détente RP1腕表

LV鐘錶獎首屆大獎頒給了由Raúl Pagès製作的Régulateur à Détente RP1,這是一只搭載了改良式天文台擒縱的三針一線腕錶,得到眾多專業評審們的認可絕對有它的道理——事實上這次進入決選的幾款(鐘)錶都相當有趣,某種程度上由誰勝出都不令人意外。

獲獎作品本身或許實至名歸,但對於這項大獎本身我自己卻是從它宣布舉辦以來就一直抱持著一種奇怪的感受。

一方面有可能是我們對這類頒獎比賽愈來愈疲乏——去年底的GPHG不少同業都表示十分令人無感,再加上同一時期Only Watch爆出的爭議——儘管拍賣跟頒獎是兩回事,但實際上那種爭奇鬥豔的大拜拜氛圍是很類似的,而且這個醜聞對參加的品牌或多或少也造成了傷害,在整個錶界都陷入了某種信心危機的情況下再來看那些獎賽難免會讓人心生異樣之感。

另一方面LV在做這種事上頭又背負了它的原罪:它太有錢、Jean Arnault太年輕又太貴族、再加上製錶不是他們的本業,種種背景勢必會令人產生有錢就是任性的印象,儘管本質上他在做的是一件對產業有意義的事。

傳統鐘錶品牌看待這些精品巨頭跨足我們的專業多少會抱持著帶有幾分自卑的敵意:我們汲汲營營地三年做一顆機芯、五年擴建一座新廠,結果你們才剛來就一年一款高階複雜功能、隨手就買下這間機芯廠那間錶殼廠,儘管你們做這些事並不是為了糗我們,但會有糗掉了的感覺也是人之常情。

以獎挹獨立製錶這件事來說過去不少品牌都做過,HARRY WINSTON的Opus系列、萬寶龍的TimeWriter計畫都帶有類似的精神(有趣的是這兩家的本業也都不是製錶),但一則是這些計畫目前都已經結束了,再來是LV喊出未來將以他們無限的資源援助得獎的獨立製錶師這點的確跟前者有著不同的高度。「援助」的方式很多,專業諮詢、提供設備、甚或光是幫你打知名度對製錶師來說都有它的價值,這裡真正刺眼的是「無限的資源」這個字眼。

沒有人會質疑LV的資源無限這個事實,至少在支援單一獨立製錶師上頭他們能提供的的確夠人花上幾輩子,然而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這裡的時候難免又會陷入之前的那種仇富心態。
有意思的是,如果要說無限的資源的話,高仿勞力士或是Swatch這些集團能夠提供的對一個獨立製錶師來說也相當於無限了,LV在做的事並不是真的要有錢到像他們家一樣才做得到,幾大鐘錶集團想辦的話絕對辦得起來,所以這裡我們看待這整件事的角度或許不該是「LV幹嘛來辦這個獎」,而是「這個獎為什麼不是勞力士或Swatch辦的」。
PR

常說「Swiss Made」是種迷信-仔細分析下來它的結構的確很像民間信仰

很早以前就放棄去理解目前「Swiss Made」的官方規範,壹方面這些規範改來改去,現在搞懂了幾年後可能就不適用了,另壹方面這些規範通常都帶有詮釋空間,就算妳實際上使用了大量非瑞士製的內容也有辦法通過相關認證,而兩支同樣打著Swiss Made的手錶有可能呈現著完全不同的品質標準,久而久之遂讓我們對瑞士製造與否變得無感。

然而與此同時我們在某些低層次的比較時仍然很迷信瑞士製造。假設今天碰到壹個陌生品牌,在深入暸解它的品質水準之前我們還是會先確認它的產地,如果是瑞士製的就算過了第壹關,亞洲國家的可能壹開始就被刷掉了(日本除外吧),儘管理智上都明白這種過濾方式過於簡單粗暴,但實際上我們的第壹印象多少都還是會受到這套機制左右,這也是為什麼我在跟品牌分析消費者傾向時仍然會將瑞士製造與否列為其中壹項。

同樣是籠統的印象,我們對於那些非瑞士製的手錶隱約也存在著壹套認知系統:如果以製錶實力而論,德國、英國或是日本有可能會獲得跟瑞士同等的認可,法國和義大利則比較接近風格和設計上的選擇,至於其他歐洲國家我們可能就會有所保留了,但即便是這些國家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仍舊在亞洲之上;再強調壹次,儘管這種評等非常粗魯,但許多買錶人在潛意識中的確有這樣的觀念。

瑞士製造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非理性的崇高地位,除了瑞士從國家層級有意識地在行銷此壹價值觀之外,長久累積的所謂「瑞士製錶文化」可能是這背後的深層脈絡,這種文化厚度不但形塑了現代鐘錶市場的品牌認知,實際上也反映在錶款風格與製作方式的細微差異上——偶爾我們會覺得某些非瑞士製的錶有種說不出來的「味道不對」,那說不出來的部分其實就是深植在文化裡的素養,這個成分有時妳學得愈努力反而愈會弄巧成拙,日本錶常常就有這個問題。

問題是當這種文化背景被聚焦在單純的屬地主義時我們就會看到很多不符合期待的產品,壹個品牌的手錶有可能在法規上符合了Swiss Made,但實際上它做錶的態度卻完全背離了傳統上我們推崇的瑞士製錶精神,像這樣的Swiss Made能夠保障的只有壹個制度上的形式,對於錶款的品質或風格卻起不了把關的作用。相對地有些外國品牌努力揣摩所謂的瑞士製錶文化,嘗試以同樣的態度在本國生產手錶,儘管最後能學到幾分像是另壹回事,但精神上他們可能比那種洗產地的瑞士錶更接近Swiss Made的本質。

設想另壹種折衷的情況:假設有間錶廠為了控制成本,在法規上仍然符合Swiss Made的前提下將部分產線移出了瑞士,但另壹方面它對海外的產線卻完全以瑞士國內的標準加以要求,像這樣的錶廠比起比起百分之百真的在瑞士境內生產,但高仿沛納海Panerai錶款的作工、品管卻有愧於Swiss Made之名的品牌,究竟哪家比較高尚,哪家又真正繼承了瑞士製錶文化?


人們對Swiss Made的觀念就像壹種民間信仰,它其來有自,但傳了幾代以後開始變得教條文化,信眾也逐漸變得不知其所以然,整個信仰就這樣壹步步脫離了它的本質,所以對它的檢討也像宗教改革,是要重拾原始教義還是將條文訂得更加細緻?從內部改革或是改信別宗?作為信眾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選擇。

壹般講到計時機芯的問題最常被點出的應該是啟動時跳針的現象

壹般講到計時機芯的問題最常被點出的應該是啟動時跳針的現象,不過在我個人的使用經驗中碰過幾個比較少被提及的狀況,跟同業討論後也發現我說的問題似乎真的並不常見。

儘管最妥當的做法應該是直接去徵詢師傅的意見,但在此之前我試著根據計時機芯的結構做出了壹些假設,這次故且記錄在這裡作為分享,希望往後有人碰到類似困擾時可以派上用場(或指正)。

機芯圖借用了經典的Valjoux 72,上方方框圈出的是小時積算計專用的槓桿,槓桿的左端穿過基板,從面盤側離合積算計和發條盒;下方方框裡是撥動分鐘積算中介輪的探針,探針固定在中央的計時秒針輪上,輪系由此壹路連結到右側的分鐘積算輪。特寫請見第二圖。

第壹個問題發生在小時積算計上。正常的小時積算應該要在分鐘積算達到60分鐘(如果壹圈30分鐘的話就是走滿二圈)的時候正好指到1小時,但我碰到情形卻是分鐘還沒走完二圈小時就已經指到1小時了,也就是說這裡的小時積算走得比預期的更快。

以前我壹直以為計時機芯的小時積算是以1:60的速率直接跟分鐘積算連動的,後來才知道這種設計是要到了現代的型號(尤其是在垂直離合普及之後)才比較常見,否則傳統的小時積算都是另外由發條盒驅動,啟動時會連上發條盒,停止時切斷連結,等於是有第二套離合機構。

小時和分鐘的積算不同步在兩者直接連動的情況下不太可能發生(除非齒輪比壹開始就算錯了,但這應該算是嚴重設計瑕疵),但如果是傳統由發條盒驅動的小時積算的話,在發條動力輸出不穩定的情況下或許有可能導致這裡的問題,這麼壹來要解決恐怕也得從發條下手,也許得整個換裝新的發條也說不定。

另壹個問題是分鐘積算的部分。傳統計時機芯的分鐘積算往往會採用半瞬跳的形式,計時分針在計時秒針走完壹圈之前都維持不動,要到接近58、59秒時才會進入跳分程序,最終在60秒整的時候跳過1分鐘。

檢視高仿沛納海Panerai機芯結構可以發現分鐘積算輪往往會透過壹顆中介輪連結到計時秒針輪,不過這顆中介輪跟計時輪並沒有常時連動,而是透過計時輪中央伸出的壹根探針,每走壹圈撥動中介輪壹齒,由此推進分鐘的積算,而分鐘積算輪的側面有壹根定位彈簧抵住輪齒,在這根彈簧的阻力下換分的動作不會是單純的滑動,而是會稍微蓄力壹下再壹口氣跳過去,最終我們在面盤上看到的瞬跳就是透過這樣的機制完成的。

壹般像這類半瞬跳機構比較常碰到的問題是沒辦法在整點的時候跳過去——也許會早幾秒、也許會晚幾秒,像這種問題應該是定位彈簧的鬆緊或是探針的位置沒調好(或震到歪了)造成的,不過我碰到的問題比較極端,它是在接近換分的時候壹口氣連續撥過2格,也就是計時秒針明明只走了壹圈,分鐘積算卻算了2分鐘。思考這個問題的成因應該也是出在探針,有可能是它在震盪下往前多凸了幾分,導致切進分鐘積算輪的角度太深,結果壹次撥過2齒,所幸這個問題應該只要透過調校就可以解決了,不像小時積算那樣需要換新零件。

最後還是要強調這裡的診斷只是根據我自身的理解所做的推論,並不是師傅實際開蓋後的報告,把它寫下來是因為我在搜尋相關問題的時候找不到什麼解答,想說如果在這裡留下壹些紀錄的話未來或許可以提供壹點參考、造成壹點討論,因此也希望大家看了能不吝分享意見。

2025年,FERRARI法拉利和RICHARD MILLE兩大品牌再續前緣

2025年,FERRARI法拉利和RICHARD MILLE兩大品牌再續前緣,推出第二款聯乘力作——RM 43-01 Ferrari陀飛輪追針計時碼表,這款表由FERRARI Maranello總部、RICHARD MILLE Les Breuleux製表工坊的兩地工程團隊傾力合作創製而成,將RICHARD MILLE的陀飛輪計時碼表工藝推向全新高度。

RICHARD MILLE的腕表,向來像是微縮在腕間的壹部超跑,既集精密機械結構與工程於壹身,表身造型也充滿速度與力量的張力。而自2021年起與FERRARI法拉利展開的合作,就讓精密製表與競速工程強強聯手,更將雙方的突破性創新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像2022年雙方推出的RM UP-01 Ferrari腕表,還壹度攀登超薄之巔。

RM 43-01陀飛輪追針計時碼表備有兩個款式,分別為:五級鈦合金和Carbon TPT®碳纖維款、全Carbon TPT®碳纖維款,各限量75只。
RICHARD MILLE表殼技術總監Julien Boillat如今形容兩種材質配搭選擇的不同之處:「兩款表殼展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個性:鈦合金表殼盡顯『紳士車手』氣質,而Carbon TPT®碳纖維表殼則更加突顯狂放不羈、無拘無束的生活態度。」新表的兩個款式都採用了經典三件式表殼結構,安裝了兩個丁腈橡膠O型密封圈,表殼由20顆五級鈦合金花鍵螺絲和316L不鏽鋼抗磨損墊圈組裝而成,防水深度達到30米。

所用的品牌獨家Carbon TPT®碳纖維材質由數百層厚度不超過30微米的碳纖維薄層組成,經自動化機器使層與層之間以不同方向堆疊,並置於類似製造航空部件的高壓釜內、在6巴壓力下加熱至120 °C製成,所製成的表殼(全Carbon TPT®碳纖維款)或中層表殼和按鈕(五級鈦合金和Carbon TPT®碳纖維款),具有輕盈、堅固等特性,表面也呈現獨特的紋理,造型獨具特色。

過往RICHARD MILLE不是沒有過追針陀飛輪腕表,像2003年時就有了首款追針陀飛輪腕表RM 008,其後也有RM 50-02 ACJ Tourbillon及RM 50-04 Kimi Räikkönen追針陀飛輪計時碼表等傑作,同步注入工程與賽車美學。但這次RM 43-01之所以與別不同,是因為在各個重要元素的設計過程中,從整體美感到表冠和指針等細微之處,法拉利設計中心(Centro Stile Ferrari)都參與其中、提供了不少美學建議,將多層次的視覺與機械元素巧妙融合,讓腕表的機芯結構承襲FERRARI的賽道基因與工程哲學。

表殼造型、按鈕和時標等部分輪廓充滿力量感且棱角分明,設計啟發自FERRARI 812 Competizione、812 Superfast和SF90 Stradale等車型;而表盤上的設計也可見現代FERRARI儀表板的核心元素——轉速表,如30分鐘計時盤的鏤空設計,使其成為表盤的視覺焦點。RM 43-01腕表將多層次的視覺與機械元素巧妙融合,表身的流線設計展現了賽道基因與工程哲學。這次的設計重點之壹就是加強機芯的立體感,由此腕表沒有像前作那樣刻意追求超薄,所製成的表殼尺寸為42.9x51.2mm,厚17.1mm,並以多種表面處理、修飾工藝及對比細節,呈現FERRARI引擎汽缸與曲軸箱的複雜幾何結構。


表內搭載的全新RM43-01機芯歷經三年研發而成,由RICHARD MILLE與長期合作夥伴AUDEMARS PIGUET Le Locle(APLL)共同開發,是真正以顛覆性設計從零重構,並對雙秒追針機制進行多項優化。機芯橋板採用五級鈦合金打造,並盡可能進行鏤空設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機芯總重量;部分零件同樣採用了創新材質,如部分橋板採用了Carbon TPT®碳纖維,藉此在重量與抗衝擊力之間達到絕佳平衡。在已經完成的品牌表廠內部測試中,腕表的抗衝擊性能甚至超過5,000g。

機芯的內部結構棱角分明,輔以凸起棱線、對比色調、X形支架以及金色內六角螺絲,造型上致敬了FERRARI汽車的引擎汽缸和曲軸箱的設計、零組件和擠型零件的工藝細節,表盤的發條鼓寶石鑲嵌設計靈感也源自FERRARI V8引擎的離合器輪。同時,其修飾部分同樣呈現出超跑工程美學,如底板金屬的精細修飾呼應了砂鑄引擎部件的精密加工,而橋板的微噴砂處理也呼應了FERRARI引擎蓋堅固的啞光表面。


表盤最上方左側標示「HOURS」的部分為動力儲存顯示,此高仿理查德米勒RM表動力儲存可高達70小時;右側標示「dNmm」的部分為扭矩顯示,以讀取機芯動力輸出狀態,兩者的5N PVD 鈦合金材質刻度面板上均飾有紅、黑等賽車風格色彩。此外,9點位置設有30分鐘計時盤,2點位置可見功能選擇顯示,4~6點之間為小秒顯示,表盤各處細節都精緻十足。

從微型組件到材質選擇,RM 43-01 Ferrari陀飛輪追針計時碼表的每壹處細節均以極致性能為核心考量,同時經過深入的研發和電腦模擬,藉由新壹代組件減少能耗的同時,確保動力傳輸的穩定性與精準度,正如FERRARI研發每壹款超跑的理念——每個設計決策都會直接影響組件的強度與技術表現。RICHARD MILLE機芯技術總監Salvador Arbona也表示:「我們在機芯研發上的工作正日益科學化,這讓我們能夠設計出更耐用的組件,進壹步提升整體性能。」

2025手表如何正確調整日期

手表是現代很多人出行不可或缺的飾品之壹。 它不僅能讓我們隨時查看時間,跟可以體現佩帶者的氣質與品味!但是手表調日期的問題總是困擾著大家。很多朋友都表示手表日期經常還不到晚上就開始變化,而且就算當天調好了,可到了第二天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我們都知道,壹天有24小時。手表日期只在白天變化,說明您的手表快或慢了12小時。如果是不帶日曆功能的手表,完全不會影響我們的使用。但帶有日曆的手表則就要注意這個問題!那麽該怎麽調整呢?

第壹步,先把表冠拔出來,讓手表的時、分、秒針停走,這樣就進入了“調整時間”狀態。此時需要把時間調整到6點。這樣做是爲了避免壹會兒調日期星期時損壞日期模組。

第二步,把表冠往回推壹扣,這樣就進入到了“調整日期和星期”的狀態。但這是手表指針開始走動,不過您不用管他。我們繼續調整日期。

第三步,將日期和星期調整到前壹天。比如今天星期四,26號,這您就要將日期星期調整到星期三,也就是25號。

第四步,這裏是最後壹步,當調整到前壹天日期的時候,將手表表冠再次拔出。重新進入“調整時間”狀態,看到高仿卡地亞Cartier手表指針全部停走之後,開始順時針調整時間,在接近12點的時候發現日期跳轉了。就說明已經進入了今天的時間(如果過12點後日期沒變化,就說明還是前壹天的時間,則繼續調整時間至晚上12點)。當日期發生變化時再調整到當前時間就可以把表冠完全推回。指針正常轉動就可以了。

注意:在調整手表時間中,切記不能逆時針旋轉把頭。而且動作盡量慢、柔否則會對手表的日期組件部分造成損傷!